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抗美援朝的战略遗产: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基之战(图) [打印本页]

作者: 文本框中    时间: 2008-7-22 11:01
标题: 抗美援朝的战略遗产: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基之战(图)
抗美援朝的战略遗产: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基之战(图)


早熟的战争与晚熟的和平贯穿人类的全部文明史,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为超越自己而迈出的每一步足印。由两个巨大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技术力量互相碰撞而激起的战争巨浪,能够推动历史航船前进,也能无情地把它倾覆;能够造就出类拔萃的时代弄潮儿,也能淹没一代甚至几代人的青春。对于付出了极大的生命代价的战争历史事件,不可能也不应该轻易忘却,而应使它成为一部让历史告诉未来的教科书。
  战争几乎贯穿人类发展的历史,但影响深远、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却屈指可数。西方军事史学家称公元前5世纪的马拉松之战是“欧洲出生时的啼声”。那次战争古希腊人第一次战胜波斯人,不仅对自己的命运产生了信心,而且西方文化也由此产生。那么,发生在20世纪中叶的抗美援朝战争,可以说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声呐喊,它所激发的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凝聚民族之魂,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巨大动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领导人和中国军队在与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及其统率的17国军队的殊死较量中,显示了高超的战争智慧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战争的结局是:中国人赢得了胜利和尊严,美国当局及其侵略军得到了关于一个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不可轻侮的记忆。


  志愿军跨国鸭绿江
  抗美援朝战争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军事遗产,特别是其战略遗产,不仅书写了战争艺术的历史辉煌,而且也永远启迪着今天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战略指导。
  在国家的生存智慧中,忧患意识和掌握战争艺术是必须具备的。我们反对战争但不怕战争。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战略家必须具有超前的判断力和果断作出科学抉择的魄力,以及面对强敌敢于应战的勇气和善于应战的智谋。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建立伊始,在各方面存在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国际反华势力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当时,美国军队公然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和封锁台湾海峡。特别是美军在仁川登陆后,越过“三八线”大举向中朝边境进犯。朝鲜处境危在旦夕,中国主权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政府请求中国直接出兵援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被迫推迟解放台湾,调整国民经济恢复计划,决心不惜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进行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场反侵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中部的“三八线”成为世界两大阵营在东方的政治与战略边界。1950年 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纠集所谓“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很快就席卷整个朝鲜北部,威逼中国北部边境。在南线,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和进驻基隆、高雄两大港口,武装阻止中国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与此同时,美国还向FaGuo提供军援,支持FaGuo扩大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以便从南翼牵制中国。
  从当时的战略态势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举起的一柄南北夹击的重钳。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部署的重心是在南线,准备解放台湾,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而在北线以友邦为邻,几乎没有设防,那里却集中了全国大部分重工业,当时全国的重工业半数在东北,东北的工业半数在辽南。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的主要工业基地直接暴露在美国陆海空军的威胁之下,甚至中国首都也在美国重型轰炸机的活动半径之内。中国的战略后方和政治经济中心顿成前线或战略浅近纵深。况且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力薄弱,百废待兴,战争创伤亟待恢复。但敌人打上门来,是沉默容忍,还是奋起抗击;是坚持向南进击解放台湾,还是挥师北上出兵朝鲜?
  在无法回避的严重挑战面前,毛**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不愧为伟大的战略家,经过慎重权衡,果断作出抗美援朝的英明决策。可以设想,如果任凭美国灭亡朝鲜,与我国隔江对峙,并与南线的台湾蒋介石集团、侵越法军势力遥相呼应,就将置我于战略上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那时我国的战略态势,国际环境,国内建设和东北边境的民族关系都将出现极大的困难和麻烦,其后果不堪设想。中国人民派出自己的优秀儿女参战,是面对侵略威胁,迫不得已又是义无反顾的。我们不是挑战而是应战,是不得不打别无选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结局,不仅保卫了祖国的安全,援助了朝鲜,而且促进了亚洲甚至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二战后50年世界总体和平的确立和"三个世界"国际格局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总之,从维护世界和平,从打出国威军威、确立中国人民的自信与自尊,从创造有利的国际地缘安全环境,以利国家长远建设和增强国防的角度看,不论怎样评价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功绩都不过分。
  驾驭战争的自由,来自认识战争的必然。战略计划的实施,是“战争的一次性闪光灯”,使用一次就展现一场战争的结局,留给历史的或是辉煌、或是灾难。战争对战略指导的最初和最后的要求,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有人统计,在过去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上发生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战争是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在朝鲜战争中,双方投入的都是久经沙场考验的部队,都派出最优秀的指挥官并把战争指导艺术发挥到了极致。朝鲜战争的激烈程度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这场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的战争中,不仅敢于而且善于同强敌作战并取得胜利,可以说达到了军事指挥艺术和部队素质表现的最高境界。
  战争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两军对阵,了解敌方的战略企图、军事部署、兵力兵器的数量与质量固然重要,但从战争指导的最高层次讲,还必须了解对方的历史、哲学和统帅特点。在战争史上,言出即行而又出敌不意是很难做到的,在朝鲜战争中,中国再三发出警告而且说到做到。美国当局和“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却不相信中国真的要抵抗,特别是麦克阿瑟断言侵朝战争“是赢定了”,中国出兵参战的“可能性很小”,“不足为患”。毛**和彭德怀非常重视研究麦克阿瑟的性格和作战特点。毛**说,麦克阿瑟越狂妄、自负、好大喜功,越对我们有利。麦克阿瑟没有指挥大兵团在广大地域作战的经验,而有丰富的越岛进攻作战的经验,因而在仁川登陆,包抄朝鲜人民军的后路是他的必然之举。基于这种判断,早在朝鲜人民军胜利南进,美韩军退守“釜山防御圈”时,毛**就提醒要防备美军在仁川登陆,并从中国南方调兵北上,组成东北边防军,后来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参战部队。这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战略预见与战略预置。没有这一举措就没有后来的胜利。反观敌军方面,麦克阿瑟,按美国评论家大卫•里斯的说法,是位凭“想象和直觉,而不是军事的逻辑和科学”指挥作战的美军司令官。他在完成仁川登陆这一朝鲜战争中的杰作之后,接着就是一个大败笔,他在所谓“圣诞节攻势”中,亲自把美军赶进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包围圈而遭到惨败。当时在朝鲜战场东西两线,如果没有麦克阿瑟和阿尔蒙德的冒进命令,则我军的计划难于实现;如果美第8军军长沃克和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坚决执行上级的错误命令,则他们的损失将会更加惨重。
  朝鲜战争的历史证明,在战略指导上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抉择,毛**和彭德怀的判断和决心是完全正确的。例如:第一次战役胜利后,敌人退到清川江左岸固守。如何打第二次战役,毛**和彭德怀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待敌进入我预设战场后,我以迂回包围穿插战术,各个歼灭进攻之敌。而另一种主张则要求乘胜追击。如果按后者主张去打,第二次战役不会取得那样大的胜利,至多打成一个击溃战。又如1950年底,我军突破“三八线”后,打到“三七线”附近地区。此时志愿军物资供应极为困难,连打3个战役已十分疲劳,为防南进过远,被敌所乘,毛**和彭德怀高屋建瓴,部署就地转入积极防御作战。此举为后来的第四、五次战役和两年多的阵地防御作战创造了条件。如果当时继续向南猛追,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再如1953年夏季停战签字前夕,敌人仍采取种种手段破坏停战。毛**和彭德怀决心再发动一次较大规模的反击战役,以打促停。而另一种主张是不再采取军事行动,马上签字。我军按毛**、彭德怀的作战部署发起夏季反击战役,在 25公里正面上突入敌防御纵深最远达15公里,歼敌12万3千多人,收复土地240平方公里,从而争取到更有利的条件实现朝鲜停战。战争的事实和结局证明,在战争指导方面,毛**和彭德怀始终胜敌一筹。而美军在战役上的失利则是替战略付出了代价;它在战略上的失败又是替美国的政治付出了代价。
  在中国出兵朝鲜后,美国人曾经发出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的叫嚣。对此毛**表现了大战略家的从容。他指出:不要说苏联已经掌握了核武器,杜鲁门不敢冒险打一场原子战争,就是真想在朝鲜投原子弹,也没有义务通知对方。美国的核讹诈终于灰飞烟灭,草草收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毛**在战略指导上,展现了他一贯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统帅风格。
  战争不仅是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而且是两种哲学、两种战争智慧,以及两种道德和勇气的较量。战场是最公平的考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的进攻穿插作战的奇迹,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朝鲜战争是异常激烈的。在朝鲜半岛狭小的战场上,双方投入兵力最高达300多万人。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化兵器。某些战役战斗的炮火密度、飞机轰炸密度、战场兵力兵器密度和伤亡比例,都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录。而我军参战初期,既无空军,又无海军(后来虽有少量空军参战,也只能掩护后方主要交通线,不能直接支援一线作战)。陆军装备也相当落后,参战初期基本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战,而且是过去缴获的各种陈旧武器混用。但是,我军是一支久经战争锻炼和考验的人民军队。他们英勇善战,克服了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以劣势装备战胜高度现代化的敌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业绩,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美国在亚洲的扩张政策,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与中国进行直接和间接较量,都遭到了挫折。这种心理重创,在90年代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得到补偿,但这两场战争的胜利都带有夸大的成分。例如海湾战争中,被称为杰作的从伊科边界向巴士拉迂回作战的“左勾拳”行动,如果把地图颠倒过来看,再换到朝鲜的地形上,就是1950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从德川向军隅里、三所里穿插迂回,切断美9军退路的战法的翻版。但海湾战争美军的“左勾拳”是用装甲部队打伊拉克的溃军,正如美国的一个材料上所说,“伊军的混乱状态使盟军部队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主要战略机动——相当于13个师的‘左勾拳行动’”。在这次作战行动中,美军每小时攻击前进的速度,第7军是2.4公里,第18空降军是4.1公里。而当年朝鲜战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的“左勾拳”,是步兵作战,每小时攻击前进的速度是5公里,14个小时连续作战,先后打垮南朝鲜第7师、土耳其旅、美25师、美骑1师、英29旅各一部,前进70公里,切断了敌军的退路。向南突围与向北增援之敌相隔不到1公里,在大量飞机、坦克支援下,却始终不能前进一步。这一仗,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创造了步兵进攻作战速度的极限,获得“万岁军”的赞誉。有人评价说,有史以来步兵从未如此辉煌过。
  人与武器同等重要。越是以弱胜强,人的能动因素越起决定作用。越是现代高技术战争,武器装备因素对胜负的影响越大。建立一支掌握现代高技术兵器的人民军队,是保卫国家安全和确立大国地位的基本条件。
  抗美援朝战争中,虽然我军在武器装备及其他物质条件上处于明显的劣势,但经历了20多年国内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锤炼的中国人民军队也有着许多不同寻常的优长。有敢打必胜的信念,有以弱胜强的丰富作战经验,有久经锻炼的高素质的部队和著名战将。加上战争的正义性质,得道多助,士气高昂。这些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但是勿庸讳言,由于敌我武器装备优劣悬殊,我军的火力、机动力和后勤补给能力与对手相比,都相差甚远。战争证明,没有必要的现代化技术装备,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就影响取得更大的胜利。这场战争使我国政府和人民认识到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以便有效保卫国家安全的迫切性,因而下决心建立自己的军火工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军。
  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发轫。在战争开始后,我军迅速着手建立了新的军、兵种,特别是空、海军和装甲部队,边组建边投入作战,在战争中成长壮大。我军取得了现代化战争的经验,各军、兵种在实战中得到了锻炼和考验,造就了一大批适应现代作战需要的军事指挥人才,并在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作战的经验,进一步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学。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惟一的一场两个对立的大国直接参战的大规模局部战争。不过在彭德怀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连续的进攻行动将麦克阿瑟指挥的 “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之前,国际社会还不承认刚刚站起来的新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大国。西方的习惯观念认为,在战争中打败大国军队的国家才具备公认大国的条件。就这个意义说,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大国地位和中华民族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战,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走向繁荣富强的里程碑,它将永久载入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史册。
作者: 文本框中    时间: 2008-7-22 11:04
标题: 志愿军换我们的武器能打到华盛顿
志愿军换我们的武器能打到华盛顿



朝鲜战争,对美国是永远忘记不了的、不愿回忆的战争。

对中国是精神意义大于其他一切的一场永远拿得出手来、在世界人民面前足以引以为豪的战争。

美国无法想象几十万发炮弹下,已经削低几米的山头怀疑是否还有生物存在,竟然在联合国军队进攻到100米的地方,燃烧弹击中的地方冒出中国人,焦黑的脸和喷出火焰的机枪,还有抱着炸药包跳进联合国军中......

刚经过和日军的神风敢死队的战斗,而面对这样的军队,美国人第一次心理胆怯了,不再迷信先进战斗力,甚至怀疑上帝了,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士兵,简直不是人,是鬼,是神、是魔鬼...无法战胜的敌人,美国人在精神上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

美国人不明白中国的士兵是怎样这样,以致美国将军哀叹:这样的军队,如果武器好点,打到美国本土都可以。

但中国人也一样不明白,到现在还有思想工作的作用的说法,不错,思想工作有很大影响,但几百万军队怎么能用一个思想工作就可以回答美国人的问题。

不错,人有目标和利益才能有动力,几百万人的想法能达到一致的目标是什么?当然不是现在的房子和汽车,他们几百万不是什么文化人,也不是什么发明天才,是无法知道现在可以开汽车住洋房的生活。

那活在他们心里的是什么?

对由农民组成的军队,就是分到的土地。

就是担心分到父母手上的土地,也就是命根子的的土地,那时受美国支持的蒋匪还嚷着反攻大陆,清算他们。你想一下,如果胜利的果实不保,对穷苦的农民将是怎样的灾难!中国人的报复心理是非常强的。

所以,为了父母,为了家里分到的几亩地,为了老婆孩子,老实敦厚的中国农民就这样爆发了几千年来蓄积的能量,为了生活的“命根”,能不坚强勇敢,死了自己一个,幸福家里人?!起码不让老蒋回来清算,就这样简单!

可见,一个 军队能否打生仗,靠的就是一口“气”。

也就是解决了一个为什么?为谁而战的问题,这样的军队根本不担心什么先进武器!
美国人要破坏的就是这样的东西,所以,美国人打伊拉克根本是朝鲜战争检讨后的第一战,已经尝到甜头。其实美国人已经明白了其中道理。



                 西点军官眼中的中国军队


作者: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 记者 汤伟


问:美国人为何不愿提朝鲜战争?与闹的纷纷扬扬的越南战争相比,真好象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其中有什麽特别的原因吗? 

 答:对我们美国军人来说,这两场战争的意义和意味都是完全不同的。越南战争是政治上的失败,并不是军事上的失败。美国军队是在被束缚手脚的情况下打仗。由于惧怕中国参战,不准许美军越过17度线对北越的目标和基地进行有效的军事攻击。终于打成了一场烂仗。最终只能撤出了事。而朝鲜战争则是完完全全的军事失败。一个世界公认最强大的国家的陆海空叁军联合立体作战,却没能打过一个贫穷国家装备原始的陆军。尤其,是在对我们有利的大兵团野外攻防战而不是游击战的状况下失利,而且输的很惨。这是我们美国军队和美国国家永远的耻辱和疮疤。不堪回首,不谈也罢。是不难理解的。

  问:你为何要直言是失败呢?很多说法都是"始于叁八线,终于叁八线",算是个平局。

  答:那是自欺欺人。美国军方从没说过是平局这样的话。南北韩之战的情况可以不谈。我们着重看的是中美两军交手的这一部分。当时的实际情况是,美八军的一支先头分队已经抵达鸭绿江边。中美两军的战斗接触是在中朝边境地区展开的,单从地理上讲,始于鸭绿江而终于叁八线,胜负之势是不言自明的。没有必要歪曲和掩盖。

  问:美军失利的原因究 竟是什麽?是指挥失误?还是部队战斗力有问题?

  答:两个原因都有。先说部队战斗力。参加韩战的美军部队均非等闲之旅。美八军、陆战一师、骑一师都是美军中响当当的王牌军、常胜军。官兵又刚打过二次大战,富有实战经验。装备有世界最新型的坦克、火炮和各种轻重武器。并且拥有绝对的制空、制海权。除了第一次战役有措手不及的原因外,实在没有什麽其它的借口可找。美军在韩战中一再失利,不但在战役初期遭受突袭时失利,在中后期的两军对垒攻防中也胜少败多。就只能得出一个令人很不舒服的结论:装备占优的美军在战场上的作战表现不如中国军队。

  问:战争后期,尤其是第四、五次战役呈现了互有进退的拉锯,或说是趋于平衡的状态。是两军战斗力各有消长的原因吗? 

 答:与部队战斗力没有直接关系。更多地反映的是部队的后勤能力问题。李奇微将军接任总司令后,改以攻势防御。使得战役的被动态势有所好转。中国军队越过叁八线后,拉长的运输线和恶劣的交通条件,加上美国空军的"扼杀战"狂轰烂炸。是延缓中国军队攻势,从而稳定态势的关键。在中国军队备足粮弹发起攻击时,美军挡不住他们的前进。只是在对方粮弹耗尽时,美军才有机会向前做有限的突进。换句话讲,假如中国军队并不是只有仅能维持一线部队作战一周(即李奇微将军所说的星期攻势)的粮弹,而是有足够一月之用的后勤供应。战争应该早就结束了。  

  问:再谈谈战役指挥上的得失好吗 ?

  答:这涉及我们的老校友老前辈麦克阿瑟将军。麦将军戎马一生,战功无数。是西点军校最杰出的校友之一。也堪称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可惜一世英名毁于韩战。单从战役指挥的角度看,麦将军犯下了轻敌冒进的兵家大忌。有一点我要说明,当时对中国军队的无知和轻视是美军上下的通病,并非一人之过。中国军队在二战中的拙劣表现给人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比如:五十万中国军队不加抵抗,就让两万日军占领了东北叁省;河北、山西一线的叁十万中国军队被区区叁千日军象赶鸭子一样赶的到处逃跑。在美军官兵的心目之中,中国军队是"鸭子"。是不堪一击的弱旅。否则,麦将军也不至于说那样狂妄自大的话。 
 
  问:此国军非彼国军也。叁年内战中,毛挥师横扫敌军八百万。你们难道一点都没注意和研究?  

  答:问的极是。当时美国沉湎于二战胜利后的喜悦。而且有对中国军队的先入之见而完全没有意识到,蒋介石统领下的一群"鸭子",在毛**的统帅之下竞成了一群狮子。对中国军队在韩战中表现出来的战胜困难的勇气、视死如归的气概和精明有效的战术,我是非常钦佩的。作为一个军人,我自然是希望己方能获得胜利。但是作为一个客观论证的学者,我以为无论从战役指挥和战场表现来评判,中国军队获胜都是合理的。我不认为美军败于有毛**这样卓越的统帅和彭德怀这样杰出的司令官的中国军队是什麽丢脸的事。  

  问:韩战对于以后美军以至美国的对华方针究竟有何影响和启示?

  答:美国人从韩战的失利得知,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中国军队也不再是过去的中国军队了。我们必须以极其审慎的态度来重新研究中国,重视中国。尤其是毛的中国。绝不能再犯轻敌冒进的错误。在金门炮战,以及越南战争中,美国都表现出了这种审慎。这就是接受了韩战教训的直接结果。以我个人的愿望,中美之间不要再打仗。否则将会是两败俱伤,后果不堪设想。假如有一天不得不打的话,我只能祈望那时的中国军队不再有太多的毛**色彩。 
 
  问:此 话怎讲?

  答: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因为在这方面他们永远赶不上我们。怕的是中国军队的毛**化,或按中国术语叫革命化。中国军队离毛越远,美军的胜算也就越大。毛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善于以弱击强,以弱胜强的军事天才,毛**军事思想体系及实战应用非常的精妙独特。至今还没有好的应对破解办法。虽然我们是在把他当作对手来研究。但是我对中国的毛**始终怀有最深的敬意。西点军校崇敬的两个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兵家泰斗,一个就是毛**。还有一个是孙武子。

结束语:(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 记者 汤伟)

要全面理解毛**军事思想,毛在讲"革命化"时,也十分重视"现代化"。他提出的四个"现代化"中,就有"国防现代化"。必竟是他老人家在那"吃糠咽菜"的条件下,领导中国人民搞出了"两弹一星"。否则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队,在世界上哪能有今天的地位?毛**军事思想是中国人民手中克敌至胜的一把利刃,我们可千万不能丢,不能当败家子!以我们今天的物质条件,再加上当年的"两弹一星"的精神,美军能不怕吗?毛**是唯物主义者,总是强调物质的第一性,强调在一定物质条件下去充分发挥精神力量。这就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或曰:"美国西点军校的***不是一个白痴,就是想故意软化中国!"

的确"西点军校的"不会是白痴。但是那些美军精英们,总不至于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会愚蠢到因为美军几句"捧场"的好话,就会放弃"现代化",而象"义和团"民那样,口中念念有辞,拿着大刀长矛去拼"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吧?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国防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我们永远不会放弃,要永远强化!必须强调的是,我们要坚持的是毛**军事思想的精髓,并非刻舟求剑。正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向前,向前!......毛**的旗帜高高飘扬!

最后还是引用《简氏军评》那句话来做结束语。

中国∶如果朝鲜战争中和美军装备对换那才是屠杀,唯一能在5千年里生存下来的四大民族。
用毛**军事思想武装起来的,现代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才是永远不可战胜的军队!









志愿军创奇迹 美军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全军覆灭
  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 记者 原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步兵第7师第31加强步兵团成功攻入俄国西伯利亚,战功显赫,被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授予“北极熊团”称号,并由总统亲自授予“北极熊旗”。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新兴里战斗中,我志愿军第27军用极端劣势的装备,全歼了美军的骄傲、美国陆军最精锐部队“北极熊团”,上至团长,下至士兵,无一人漏网。团长麦克莱恩上校被志愿军击毙,缴获其军旗——“北极熊旗”。

  1950年11月,战场东线之美军第10军团,分3路开始北犯。此时的“北极熊”团由3个步兵营、一个坦克连编成,员额3191人;主要武器装备除步枪、卡宾枪、轻重机枪外,还有大量的60或90火箭筒、57反坦克炮、60迫击炮和坦克22辆。(如加上配属兵力,则总兵力达4100人、各种火炮46门、坦克37辆。)同时,该团在作战时,每天还可得到航空兵2~8架次的火力支援。而我军当时既无坦克又无飞机,仅有少量的小口径炮和60火箭筒。可以说,敌我武器装备悬殊之大堪称天壤之别。

  面对如此强大装备的敌人,具有光荣历史传统和敢打敢拼战斗作风的27军,在第9兵团编成内,冒着-35℃严寒,向战区挺进。11月27日午夜,27军奉命以第80师加强81师242团共4个团兵力向新兴里地区之敌发起进攻。

  鉴于敌武器装备先进,又有空军支援,我决定采取近战夜战传统战法,出敌不意,攻其不备,扬长避短,克敌制胜。

  战斗发起后,第239团4连指导员庄元东率一个排隐蔽进至新兴里东山,发现山腰几顶帐篷内有大约一个排的美军正在睡觉。庄指导员立即命令全排包围敌人。可是,有个战士不小心踩在一堆罐头盒子上滑倒了。丁丁当当的响声惊醒了敌人。庄指导员见此,当即命令部队开火。顷刻,三十几个美国鬼子统统……

  4连的另两个排在连长李长言率领下,从侧翼迅猛向里穿插。他们进至该山的另一侧时,只听前面房子里的敌人一个劲儿地“哇啦哇啦”朝他们叫喊。原来,敌人以为是自家人发生了误会。这叫声正好给李连长他们指示了目标。于是,他们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把敌人撂倒了一片。敌人立即开始组织反击。庄指导员、宋班长和几名战士相继伤亡。李连长意识到这种打法不行,立刻改变战术。他向班排长们打了几个手势。平时配合默契的部下们立即明白了他的意图:除在正面留少数人员继续牵制敌人外,主力迅速包抄过去。夜幕下,我各战斗小组利用地形地物向前跃进。不一会儿,有两个小组进至敌人第一座独立家屋的射击死角内。他们迅即将一颗颗手榴弹从门窗向屋中投去,有的还趁机端枪向里猛扫。敌人被我军的这种贴身战术打蒙了,立即丑态百出,有的举起了双手,有的抱头鼠窜,有的躺在地上装死……少数负隅顽抗的敌人全部被击毙。

  4连用这种打法,连续夺取了敌人的多座独立家屋。当收缴战利品时,李连长他们发现,各屋均有电话机、报话机,墙上还挂满了作战地图,地上还有未燃尽的作战文书,敌一上校军官(后知为该团团长麦克莱恩)也横尸屋内。原来此处正是敌人的团指挥所。战场还未打扫完毕,李连长他们又发现了山下有敌人一个停炮场。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敌停炮场,并捣毁其一个炮兵营指挥所。至此,4连共毙伤俘敌300余人,缴炮12门,而4连的伤亡不到美军的10分之一。战后,27军授予该连“新兴里战斗模范连”称号。

  28日晨,被包围在新兴里的“北极熊团”余部组织反扑。我27军下决心啃下这个硬骨头。经两天两夜的拉锯战,“北极熊团”损失惨重。我第80师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冻伤冻亡和战斗伤亡人数过半。但我军官兵当时只有一句话:一定要宰了这只“北极熊”。

  40团3连在只剩下两个排的情况下,仍然要求担当主攻敌3座独立家屋的任务。当他们攻下第一座房子后,由于后续部队未跟上,加之地形平坦不便隐蔽等因素,受到敌火力的3面夹击。3连指战员独立与敌展开激战,并炸毁敌坦克一辆。之后,他们继续向第二座房子攻击。连长、指导员、副指导员和20多个战士相继伤亡,经过极其惨烈的厮杀、肉搏,终于攻克了第二座房子和两个地堡。

  这时全连仅剩下了16个人,但他们在副排长马日真的率领下,冒着枪林弹雨继续攻击第3座房子。子弹打光了,手榴弹扔光了,刺刀拚弯了,石块、木棍成了攻击的利器,在战斗最炽烈最残酷的时候,拳头、指甲、牙齿都被当成致命的武器来用…… 终于攻克第3座房子。当营长带领后续部队赶来时,坚守第3座房子的战士王德立正报告:“营长,俺连的任务完成了!”接着他哭了:“俺连只剩下俺一个人了!”

  企图为新兴里解围之敌,在十几辆坦克和多架飞机配合下,沿村南公路向我242团阵地发动猛烈进攻。最令我官兵头痛的是敌人的坦克。因为当时我军只装备了少量的火箭筒,更没有打敌坦克的经验,所以敌坦克对我威胁最大。战士们急中生智,发明一系列打敌坦克的“高招”:该团9连副班长叶永安受命带领一个小组前去打敌坦克。当敌4辆坦克进至距我阵地约40米时,叶永安率阚立田、熊自远快速匍匐前进。在距敌坦克约20米处时,叶永安一跃而起,扑向敌坦克前面一辆被打坏了的吉普车,并迅速浇油点燃了它。大火挡住了敌坦克的去路。叶永安趁机用一排手雷将第一辆坦克击毁。接着他们向第二辆坦克冲去。当敌坦克驾驶员伸出头来窥视时,阚立田一跃爬上坦克,对准顶盖口投进一颗手榴弹。只听“轰”的一声,第二辆坦克瘫痪了。他们又向第3辆坦克冲去。阚立田就势甩出一颗手榴弹。叶永安趁着爆炸烟幕升起的瞬间,抱起炸药包飞身扑过去……敌坦克被炸断了履带。就这样,他们机智勇敢地一连炸毁敌4辆坦克,为战斗的胜利立下了突出的战功。战后,军授予叶永安“反坦克英雄”称号,并给叶永安小组记集体特等功。

  12月1日天亮,“北极熊团”残部在我连日打击之下终于不支,在40余架飞机和10余辆坦克掩护下,开始沿公路向南拼死突围。240团7连5班长隋春暖的脚趾在入朝时因冻伤已烂掉了两只。为了不“泄密”,他悄悄地用布裹好脚一直隐瞒着。这次追击战中,他忍着剧痛率领全班迂回9.5公里,切断了敌人的退路,为全歼逃敌作出了贡献。后来,他右臂又负了伤,仍勇猛地跳上汽车与敌肉搏。他一人就毙敌10余名,俘敌5名,缴枪5枝。战后,他所率领的5班荣获“新兴里战斗模范班”称号,他自己也被志愿军总部荣记特等功。

  当日黄昏,一股残敌企图越过冰封雪盖的长津湖逃走,结果冰面塌落全部冻溺而死。天黑以后,另有约400人的一股残敌,乘数十辆汽车、坦克逃至一洼地时,被我242团截住消灭。至此,“北极熊团”3191人全部被我歼灭,无一逃脱。

  我第239团3营通讯班长张积庆,在打扫战场时捡到一块一平方米左右的蓝布,其形状和装饰很像一面旗子,与我军常用红色布料做旗帜的习惯不一致,因而他对其并未留意,而是把它当作包袱皮用了。营长毕庶阳听说后,即去查看,发现这块包袱皮原来是敌人的军旗。毕营长把它作为战利品上缴。现在这面旗子已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文物,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

  美国陆军最精锐的“北极熊团”整团覆灭,军旗被缴,团长被毙,为美军历史上前所未有。它标志着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王牌团”番号,从此永远地从美军战斗序列中消失了。它也标志着我志愿军第27军创造了一个以劣胜优的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因为这是抗美援朝作战史上惟一的、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加强步兵团并缴获其军旗的光辉范例。


(原文地址:http://xiaonei.chinaren.com/blog/pj6807904/20902150)
作者: 我的北大    时间: 2008-7-29 17:07
zhenhan!
作者: qgxar    时间: 2008-9-9 16:48
kankan
作者: wxp1983    时间: 2008-9-18 23:16
标题: 好东东,顶下
好东东,顶下
作者: 博龙鹏圣    时间: 2008-11-11 17:55
收藏 ,呵呵。
作者: io0    时间: 2009-7-17 01:19

作者: mengxin931513    时间: 2009-10-23 07:15

系诶诶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