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利用大三角 [打印本页]

作者: aarthurr    时间: 2006-4-6 20:35
标题: 利用大三角
<p>利用大三角<br />----抗美援朝 对越反击战 避免被入侵</p><p>从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到10月25日中国宣布出兵朝鲜,中国和苏联对朝鲜冲突所采取的方针和策略由于根本的出发点不同而呈现出一个方向相反的变化过程:随着战争局势对北朝鲜从喜到忧的转换,苏联的方针和策略从开始积极参与军事进攻到后来避免过多地卷入冲突,甚至一度决定放弃北朝鲜;而中国的方针和策略则是从开始避免参与朝鲜冲突到后来实行积极防御战略,直到最后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坚决出兵援助朝鲜。苏联政策的基点在于实现与美国进行军事对抗的战略,不失时机地扩大苏联在远东的势力范围,但在苏联本身尚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则力求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中国政策的基点在于保证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但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不惜与世界头号强国兵戎相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p><p>??? 描写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和失败者的著述也很多。李承晚及其政府无疑是得救了;蒋介石也得到了差不多同样的好处;战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0年拿下台湾的计划成为泡影;日本虽然没有积极参战,但它是另一个胜利者。作为美军和联合国军其它军队的服务、供应和娱乐基地,朝经济复兴迈了一大步。</p><p><br />朝鲜战争的爆发是偶然的,是中国没有预料到的,也是中国被迫卷入的,当时**领导人对参加朝鲜战争的犹豫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国内南方和西南部分地区还没有解放;第二是因为对于跟美国作战没有必胜的把握,我说的这是客观事实.即便是我们不出兵朝鲜,美国占领朝鲜后也可能不会对中国发动进一步的侵略,但毛**从更高的层面上看问题,感觉到面临另一个强国陆地军事接壤的危险,为了使中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有个良好的和平环境,也为了展示新中国不同于旧中国的力量,所以决定出兵朝鲜.</p><p>但中国自身是否面对危险呢? 美国是否会轰炸或入侵中国呢? 事实证明这不会发生。</p><p>麦克阿瑟又与杜鲁门总统在是否扩大朝鲜战争问题上产生了巨大分歧。 <br />??? 1951年4月11日15时,关国总统杜鲁门事先没有通知麦克阿瑟,通过新闻媒体宣布解除了麦克阿瑟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陆军总司令的职务,此命令立即生效。从此,那个“叼着玉米芯烟嘴,握着曲柄手杖,穿着佩戴五颗上将银星的开领衬衫”的麦克阿瑟,从军事舞台上消失了。 </p><p>杜鲁门总统声明:</p><p>??? 我深表遗憾地宣布,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已不能在他所担任的职责事务上<br />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国政府和联合国的政策。根据美国宪法赋予我的特殊责任,以及联合国特<br />别委托我的责任,我已决定更换远东的统帅。因此我免去麦克阿瑟的各项指挥权,并已任命<br />李奇微中将接替他的职务。</p><p>??? 对有关国家政策进行的全面而激烈的辩论是我们****宪法制度的至关重要的因素。<br />然而,军事指挥官们必须按照我们的法律和宪法规定的方式服从颁发给他们的政策和命令,<br />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在危机时刻,这一因素尤其不能忽视。</p><p>??? 麦克阿瑟将军已完全确定了在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应当感谢他在担任艰巨任务期间,为<br />国家作出的优异而卓越的贡献。由于这一原因,我对不得不对他采取的行动再次表示遗憾。</p><p>??? 正式解职令文本如下:</p><p>??? 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p><p>??? 我深感遗憾的是,我不得不尽我作为总统和美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之职,撤销你盟军总司<br />令、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总司令,和远东美国陆军总司令的职务。</p><p>??? 你的指挥权将交给马修·李奇微中将,立即生效。你有权发布为完成计划前往你选择的<br />地点而必需的命令。</p><p>这个决定无疑对双方的士气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是中国实现目标的一个有利因数。中国领导人无疑是考虑了苏联和美国之间的相互竞争而又避免战争的特殊关系,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确保了中国的国家安全。</p><p>毛**主席于1949年冬去苏联访问时向斯大林建议:中苏应签订一项新的条约,以取代旧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方面表示同意。 </p><p>  随后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赴苏进行谈判,双方于1950年2月14日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文件,两国外长互换了三个照会,声明1945年8月14日苏联政府同中国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各项协定废止。 </p><p>《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包括前言和六个条款,有效期三十年,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双方根据巩固和平和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磋商;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p><p>历史和战争的结果证明抗美援朝的决策是正确的,我们不从对苏联和北朝鲜有利来说,就说中国自己,因为有了这场看似平手的胜利,但对手是比我们强大很多的二次大战的霸主美国,改变了自1840年以来屡战屡败的中国国家和军队的形象, 因此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大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中国的软实力,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人历史的看法,连麦克阿瑟后来说我以为中国军队就象鸭子一样不堪一击,因为在二战中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表现实在是不怎么样,没想到才过几年就不一样了.他当然不理解,中国还是同样的中国,军队也还是中国人的军队,但不一样的就是一个是共产党部队,一个是国民党部队.</p><p><br />另一场战争:对越反击战</p><p>中越两国积怨已久。越共自从统一全越,达成『大越南民主盟邦』目标後,又朝向『印度支拿联邦』的野心前进。对外入侵高棉,对内排斥华侨,又侵占南沙西沙诸岛,对中越边境也时有骚扰或侵占。加上与苏联关系友好,狐假虎威,又刚击败强敌美国,气势锐不可当,俨然中南半岛之新霸主。越南入侵高棉,使亲**的波帕政权岌岌可危。因此,以邓小平为首的**领导人,决定发动一场有限度的『惩越战争』,主要目标在夺下边防要地谅山。 <br />1979年2月17日0530时中国开始对越反击战。</p><p>战争爆发时,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中国面临巨大国家安全威胁。</p><p> 印度是当代国际关系的敏感点之一。如果印度和印支以外的有关各方不对自己的行为加以克制的话,如果某一大国采取了某种未加深思熟虑的步骤,或者要么直接,要么借助于自己的盟国,采取错误估计对方意图的步骤的话,那时,就有可能使这种行动及其规模升级,导致连锁反应,导致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局面。</p><p>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越南实现统一,军事实力大幅提升,越军人数达到100万,且拥有美国撤军时留下的价值几十亿美元的美制新式武器装备,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在各自的战略利益驱使下,苏越关系迅速升温。1975年10月,越南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对苏联进行了抗美战争后的首次访问,苏联动员了100万群众夹道欢迎。从1976年起,苏联加大了对越南的军事援助,平均每年为10亿美元,越南对苏联的依赖性日益加大。1978年6月,在苏联的帮助下,越南成为“经互会”的正式成员国;11月,苏联与越南签署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p><p>苏联是否会干涉呢?</p><p>苏联在此期间一直警告中国要适可而止,不要做出错误的判断。苏联当时面临两种选择,不采取行动,其后果是不能履行条约,在世界上的威信降低。如果介入将面临巨大损失,重要的是美国会如何。</p><p>1979年1月底,邓小平访问美国,并在美国没有承诺摒弃台湾的情况下,同卡特总统恢复中美邦交。在他访问美国后不久战争爆发,苏联不得不假设中美达成了某种公识。</p><p>新中国在历史上重大的时期参加的两次战争,由于有效的外交手段,利用了大三角的关系,避免了本国被入侵的后果。分别巩固了新中国政权的稳定和进行改革开放的安全环境。</p><p>rally around the flag syndrome<br />Governments sometimes adopt foreign policies for the specific purpose of generating public approval and hence gaining domestic legitimacy. This is the case when a government undertakes a war or foreign military inervention at a time of domestic difficulty, to distract attention and gain? public support-taking advantage of the rally aruond the flag syndrome (the public's increased support for government leaders during wartime, at least in the short time).Citizens who wuold readily criticize their government's policies on education or health care will often refrain from criticism when the government is at war and the lives of the nation's soldiers are on the line. </p>
作者: gaizhi554    时间: 2006-4-7 08:40
<p>苏联在此期间一直警告中国要适可而止,不要做出错误的判断。苏联当时面临两种选择,不采取行动,其后果是不能履行条约,在世界上的威信降低。如果介入将面临巨大损失,重要的是美国会如何。</p><p>1979年1月底,邓小平访问美国,并在美国没有承诺摒弃台湾的情况下,同卡特总统恢复中美邦交。在他访问美国后不久战争爆发,苏联不得不假设中美达成了某种公识。</p><p>新中国在历史上重大的时期参加的两次战争,由于有效的外交手段,利用了大三角的关系,避免了本国被入侵的后果。分别巩固了新中国政权的稳定和进行改革开放的安全环境</p>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