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欧洲的彷徨 [打印本页]

作者: nanboss    时间: 2006-2-5 19:32
标题: 欧洲的彷徨
欧洲的彷徨
<br>
<br>于时语
<br>  
<br>德国大联合政府诞生,联盟党领袖默克尔成为德国首任女总理,就职第二天便开始出国访问,依次是巴黎、欧盟总部、伦敦等地,不仅显示德国外交依然立足欧洲,也激起人们期待欧洲能因此而重现国际活力。\r<br>
<br>反美并有亲俄亲华之名的施罗德总理被亲美的默克尔取代,自然引起人们对德国外交转向的广泛猜测。而且默克尔在东德长大,对二战以后的法德历史性和解并无切身感受,所以可能向欧洲“盎格鲁·撒克逊轴心”成员英国靠近,导致欧洲的政治改组,并促成相应的欧洲外交转向,特别是冲击俄国和中国的“以欧制美”外交(胡Jintao在布什访华前夕出访欧洲,便是这一外交策略的明显体现)。\r<br>
<br>欧盟近年来的迅速东扩,以及经济全球化冲击福利主义传统等多重因素,造成欧盟宪法遭到FaGuo和荷兰公众的否决,以及紧接的欧盟预算僵局。欧洲在此双重危机中陷入彷徨。\r<br>
<br>此后的伦敦恐怖爆炸和FaGuo种族大骚*,彰显了欧洲内部积累已久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的内省。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新政府能促成欧洲的新外交动向和国际主动吗?\r<br>
<br>德国新政府难有突破\r<br>
<br>先从各方瞩目的德国新政府谈起。默克尔有新“铁娘子”之名,借用京剧样板戏《沙家浜》的唱词,“这个女人不寻常”,但是恐怕以负面形象居多。\r<br>
<br>默克尔的发迹,完全出于联盟党前总理科尔的知遇之恩,他称默克尔是“我的小姑娘(mein Madchen)”,破格任命她为环境部长。根据德国《时代》(Die Zeit)编辑,此举却成为科尔一生最大的失策:几年后默克尔一手导演,将德国统一的功臣科尔从联盟党党魁任上拉下马。联盟党内第二号人物、基社盟主席施托伊贝尔近日突然宣布不参加联合政府,是默克尔麾下联盟党内险恶斗争的另一例证。\r<br>
<br>德国能否促成欧洲的新气象,在于默克尔政府是否敢作敢为。可惜默克尔的总理宝座,是以联合政府的社民党阁员多数换得。德国右翼《世界报》挖苦这只是“社民党联合政府”,连联盟党前议会党团主席也抱怨在组阁条约中找不到任何联盟党的痕迹。\r<br>
<br>默克尔政府的政策因此基于两党的妥协,必须得到社民党主流的首肯,而无法大刀阔斧地改变施罗德政府的旧纲。组阁条约最重要的经济政策部分,便大都是施罗德政府原有改革计划的修补。《德意志金融时报》因此尖刻地形容大联合政府的策划者是“拉皮条大王(Grosszuhalters)”,批评默克尔政府出卖政治原则,以迎合既得利益的欢心。\r<br>
<br>如此现实下,默克尔本人的政治手段再是无情,其联合政府也只能在内外政策上继续大拉皮条,难以想像会有出人意料的突破。\r<br>
<br>其次看法德轴心的另一头。FaGuo民众5月否决了欧盟宪法草案后,全力推销该宪法的希拉克总统的政治资本剧减。近日的FaGuo种族大骚*,暴露了深刻的社会危机和种族离异,FaGuo人一向引以自豪的社会模式遭到重大疑问,进一步打击了FaGuo公众的自信心和凝聚力。\r<br>
<br>FaGuo无法成为欧洲领袖
<br>
<br>FaGuo朝野左右两翼除了各唱高调,对如何应付全球化和种族离异的内外双重挑战,至今未能达成确实可行的共识。在右翼一方,希拉克实际沦为“看守总统”,总理德维尔潘和内政部长萨尔科齐则同床异梦,公开进行争夺下届总统职位的热身赛。左翼则继续四分五裂,人多而势不众,社会党、共产党与各种牌号的托洛茨基党彼此攻讦。在两年后的下届总统大选之前,FaGuo无法在欧洲内外扮演重要领袖角色,自不待言。\r<br>
<br>再看有可能在欧洲取代法德轴心的法德英“三驾马车”中的英国。布莱尔首相支持美国的伊拉克战争,原本有牵制华盛顿单边主义的想法。可是随着伊拉克乱局每况愈下,布莱尔的政治信誉一落千丈,成为与希拉克总统差不多的跛鸭首相。布莱尔最近全力支持的一项重要“反恐”立法,尽管在议会表决前夕紧急召回外访的内阁成员参加投票,仍然因工党后座议员大批反水而惨败。这是布莱尔政治生涯日薄西山的重要信号。\r<br>
<br>最近英国媒体披露布什总统曾经有意轰炸阿拉伯“半岛”电视台,英国政府以“泄漏政府文件罪”加以威胁,其实反映了布莱尔的政治弱势。连已属右翼资本的《泰晤士报》也在11月26日发表《(伊拉克)战争已经输掉》的评论,更说明布莱尔的困境。\r<br>
<br>在欧盟宪法危机后,英国出任欧盟轮值主席,原本是表演欧洲领袖的机会,可是却未能打破欧盟预算的僵局,反而坚持自己的预算退款私利,借FaGuo不肯让步的农业补助大做文章,几乎弄成两国领袖恶言对骂的局面。英国的欧盟轮值主席成为一大败笔。\r<br>
<br>布莱尔在剩余任期中难有作为之外,如果财政大臣布朗按君子协定继任首相,按照议会制传统,在赢得下届大选、获得自己的“天命(mandate)”之前,布朗基本上只能萧规曹随,难以实行新政。\r<br>
<br>“三驾马车”外,七大工业国(G7)在欧洲还有意大利,其右翼政府的处境更糟。身为“情愿联盟”一员,意大利政府却公开通缉多名“反恐”的美国中情局特工;总理贝卢斯科尼10月底声称曾经警告布什政府不要发动伊拉克战争,被华盛顿圈内人士批评为对布什背后插刀。这些事实都反映了面临明年大选的意大利政府举步维艰。\r<br>
<br>波兰可能拖累欧盟的整合\r<br>
<br>欧盟新成员中最大的波兰最近大选,一般人只知道是右翼上台,而未能注意新政府是对欧盟持怀疑态度的民族主义势力,无疑将拖累已经面临多项危机的欧盟的内部整合。\r<br>
<br>总之,欧洲主要政府纷纷处于政治弱势。对于欧洲的各种内部危机,各国朝野远未达成共识,罔论着手予以逐步解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并无迹象显示欧洲已经走出了彷徨时期,而可以在国际舞台上采取重大的外交主动。因此既无法期望俄国和中国的“以欧制美”外交会获得丰收,也不能期待美欧关系的显著突破。\r<br>
<br>在后一点上,大西洋两岸上层确实有修好的愿望以至某些举动。但是欧美交恶的真正动因——欧洲的反美民意却并无改善迹象。欧盟正式调查美国中情局在东欧的秘密监狱,前《国际先驱论坛报》驻巴黎主编伊格纳修斯(David Ignatius)11月25日在《华盛顿邮报》评论美国国际形象的恶化,以及《纽约时报》26日对全球反美主义高涨的分析,都是这一问题的很好注解。\r<br>
<br>
作者: 咸鱼の依旧    时间: 2006-2-11 15:27
恩~~~~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