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台学者:岛内民意反对“台独”势力的“皇民化”
[打印本页]
作者:
台湾问题研
时间:
2005-12-30 17:31
标题:
台学者:岛内民意反对“台独”势力的“皇民化”
人民网12月30日电 不久前有日本媒体报道民进党草拟过一份《对日关系论述初稿》,文中称要以“中性化”看待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视参拜靖国神社为‘日本的传统文化’”等。这一消息引起了海内外中国人的关注,并对民进党的“台独历史观”强烈质疑。\r<br>
<br> 据新华社报道,台湾大学教授王晓波日前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指出,民进党基于“台独史观”提出的这一所谓“新论述”根本不新,不过是日本殖民统治下“皇民化”意识的翻版,与台湾的主流民意极度背离。\r<br>
<br> 王晓波教授分析说,该文件是民进党“台日议题小组”在2005年8月间推出的。当时,台湾少数民族的代表高金素梅率团赴日本抗议,要求日方不得侮辱台湾原住民,应将放置于靖国神社的台湾原住民先民灵位还给原住民,高金素梅的抗议行动受到舆论的支持和声援。与此同时,岛内的“台独”党“台湾团结联盟”主席却率团赴日去参拜靖国神社,激起岛内舆论和社会各界的猛烈抨击,舆论强烈谴责“台独”势力的“皇民化”意识形态。而民进党一向以所谓“终战”作为对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台湾回归祖国的“论述”,也遭到社会舆论的质疑。\r<br>
<br> 王晓波指出,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和台湾光复60周年,回顾台湾各界坚持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并支持祖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日反殖传统日益被唤醒,岛内反“皇民化”的意识高涨。“民进党过去一直以所谓‘终战’作为该党对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这段历史的表述,越来越遭到社会舆论和主流民意的批评和质疑。舆论认为,不管是歪曲,还是不敢面对台湾抗日历史的史观都是‘皇民化的史观’”。\r<br>
<br> 王晓波说,在这样的背景下,民进党内一部分新生代提出要以“台湾自主性”为基础重建台湾的抗日史观,《对日关系论述初稿》即是他们“重建论述”的产物。但这一“论述”提出不久就消声匿迹了。原因有二:提出“中性化看待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台独”内部的“皇民化”势力不满意;同时,“论述”未能摆脱“台独”“皇民化”的思维,台湾主流民意是不会认同的。\r<br>
<br> “但是,民进党所谓‘新论述’的观点仍应重视,因为这显示,民进党即使不敢公然鼓吹‘皇民化史观’,‘新论述’却仍然充斥著‘皇民化史观’,这说明,‘台独’与‘皇民化’一脉相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和批判。”王晓波指出。\r<br>
<br> 王晓波说,该文件提出要以“台湾主体性”出发去“中性化”看待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其出发点是企图将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及台胞抗日的历史与中国抗战史区别开来,企图建构一个既区别于国民党的“中国意识”,也与“皇民化史观”拉开点距离的“台湾主体史观”。但这种所谓的“台湾主体史观”是从“台独”立场出发的,为“台独”服务的,因而不仅扭曲历史,而且更具欺骗性。\r<br>
<br> 王晓波认为,这一文件中诸如将参拜靖国神社视为“日本的传统文化”表示尊重等内容,暴露了“论述”设计者不敢挑战“皇民化”势力,而且从“台独”政治需要出发,试图以承认日本当局参拜靖国神社的合理性,来换取日本对其“台独”主张的政治支持,实在是居心叵测。\r<br>
<br> 王晓波指出,从今年岛内各界纪念台湾光复、回归祖国60周年的情况看,台湾的主流民意是不可能接受“皇民化”价值观的。民进党《对日关系论述初稿》的出笼和不了了之说明,“台独”“皇民化”势力仍对民进党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但更加强大的是不满和唾弃“皇民化”的岛内民意。
<br>
<br>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