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四年忙"台独" 一条自残路 [打印本页]

作者: zhaobojia    时间: 2005-12-26 19:12
标题: 四年忙"台独" 一条自残路
四年前,“台独”势力开始在台湾地区执政。四年来,陈水扁当局利用执政优势,利用有限的执政机会和舞台,公然提出“台独时间表”,“台独紧迫感”越来越强,“台独”活动急剧升级,如何防止“台独”铤而走险问题已经摆在两岸中国人面前。
<br>
<br>正在铤而走险\r<br>
<br>推进“台独”一直是陈水扁当局上台以来的主要施政行为。一是推进“渐进台独”,完成“台独的政策化、具体化、法律化”。第一,强制推行“去中国化”,落实台湾“主体性”和“国家意识”,宣扬“最要紧的是‘+++国’要正名为‘台湾国’”;第二,推行“文化台独”,篡改、伪造历史,宣扬殖民文化,美化长达50年的日本侵略,甚至把明朝以后直至+++国部分都作为外国史;第三,推行“军事台独”,制订“有效吓阻”、“决战境外”战略,加紧把军队变成“台独”的新阵地和实现“台独”的工具。\r<br>
<br>二是宣扬“一边一国”。四年来,陈水扁当局反复否认“九二共识”的存在。2002年8月3日,陈水扁赤裸裸地声称“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跟对岸‘中国’是‘一边一国’,要分清楚”,亮出在两岸关系上的底牌,公开撕掉“四不一没有”的伪装。\r<br>
<br>三是推行“台独公投”。经过长期鼓吹和推动,台湾当局于2003年11月27日通过第一部“台独法”——“公民投票法”。随后以“撤除大陆导弹”、“和平公投”为名加紧策划2004年3月20日进行“防卫性公投”活动。同时,提出2006年12月10日“公投催生台湾新宪法”、2008年5月20日实施“台独新宪法”的“台独时间表”和“台独总体战规划”。显然陈水扁当局开始进行“公开台独”的最后冲刺,最后冲刺的第一步是完成以“公投法”和“公投”为法理基础的“台独机制”。\r<br>
<br>挑动两岸对立
<br>
<br>陈水扁当局施政的重要内容,是极力煽动对大陆的敌意,挑动两岸对立,阻挠两岸交流。一是制造阻挠发展两岸交流的社会气氛。四年来陈水扁在社会意识和政治领域,挑起和激化“族群冲突”,制造“中国人”和“台湾人”、“外来政权”和“本土政权”、“卖台”和“爱台”等极端化的议题,在岛内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同时,严重毒化岛内发展两岸关系、促进两岸交流的气氛。\r<br>
<br>二是宣扬大陆打压台湾。陈水扁反复利用公众场合,诬蔑加造谣,无中生有,声称“大陆一而再、无时无刻、无所不用其极,企图全面封杀、矮化台湾的生存空间”,煽动对大陆的敌意。\r<br>
<br>三是攻击“一国两制”。陈水扁无视事实,造谣声称“香港回归**才6年就变了,就像回到台湾早期戒严时期、威权时期,这完全是走回头路”;“一国两制”就是“你的制度、自由、人权都必须得到**当局的同意才算数”。对“一国两制”进行大量的“妖魔化宣传”。\r<br>
<br>四是阻挠“三通”。陈水扁当局顽固反对把“三通”作为“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宣扬“三通”对台湾的“政治、军事、国防威胁”,贬低“三通”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于两岸交流,陈水扁当局制造了许多麻烦,对所谓台商投资大陆“不轨行为”进行严查和严处,对大陆新娘“全面面谈”和制订“经济门槛”,对赴大陆的台湾民众进行“连线监视”,甚至纵容相关部门制造恶性事件阻挠两岸交流,称台商是“共谍”、“统战工具”、“掏空台湾经济”、“非典传播者”。特别是“三不通”,严重干扰和阻挠了两岸经贸和交流活动。\r<br>
<br>两股“台独”联手\r<br>
<br>2001年8月12日,李登辉主导成立“台湾团结联盟(台联党)”,作为推进“极端台独”路线,以及与陈水扁讨价还价的主要政治工具。四年来,李登辉、台联党和陈水扁、民进党两者之间在追求“台独”、防止泛蓝军重新执政等问题上高度一致。\r<br>
<br>台联党在李登辉的授意下,一是不断提出“台独”提案,加剧“去中国化”和“文化台独”。二是凭借李登辉的牌子,接过其他“台独”的口号,台联党成为“台湾正名运动”的主要操办人。三是阻挠两岸交流。极力反对开放两岸直接“三通”,特别是在2002年3月挑起“8吋晶圆厂投资大陆风波”。四是刻意挑起统独争议与族群矛盾。李登辉多次跳上前台,大骂国民党“联共卖台”,叫嚣“国民党滚回中国去”,泛蓝政治人物是“中国游说团”,如果“连宋配”当选他就要“逃命到国外”。在李登辉的策划下,台联党成为“疯狂式台独”的旗帜,全方位与陈水扁当局进行战略合作。由于两党在各类民意代表选举时票源重叠、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民进党一直在防堵台联党的扩张。当然在“台独”阵营没有出现新的合适人选之前,在“总统”选举时李登辉和台联党只能继续支持陈水扁。\r<br>
<br>迅速沉沦腐败\r<br>
<br>陈水扁当局在策划“台独冲刺”的同时,并没有忘记“个人致富”,经过执政四年的考验,民进党当局全面腐败,迅速向下沉沦。\r<br>
<br>一是选举金钱化。在民进党内选举中,一些派系操盘人士表示,中南部地区贿选相当严重,以“九全一次会议代表”选举为例,曾传出“关键一票百万元”。在2002年7月21日民进党召开“十全”时,“一位党内人士”集资6000万元新台币,准备争取3席中执委和1席中常委。如此高的“投资回报率”加剧党内贿选歪风。党内贿选盛行,也带动了民进党内竞争民意代表和在行使“立法院”表决权时的不法行为。最为典型的是2002年12月25日发生的高雄市议长贿选案,民进党籍市长、民政局长、“立委”和10个“市议员”涉案上亿元,从一个侧面证明民进党的腐败的严重程度。\r<br>
<br>二是“白金体制”相当严重。仿效李登辉的“黑金体制”,陈水扁则创造了“白金体制”。“白金体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按照利益交换和权钱交易原则,陈水扁当局在与财团进行利益输送的同时,通过控制公营企业人事任命直接捞钱捞利。如此权钱勾结,远超过李登辉时期的“黑金政治”,可以看出民进党的“酬佣政治”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舆论痛骂民进党为铲除异己、抢夺资源,抢位子“吃相太难看”。\r<br>
<br>三是陈水扁夫妇“发财有道”。在3月选举越来越热之际,台湾商人陈由豪站出来指证,陈水扁夫人吴淑珍6次接受高达数千万元的巨额现金;有人提出陈水扁家产为何四年增加40倍;更有人发现吴淑珍仅在1月间股票“短进短出、暴进暴出”达3000万元,由此衍生的问题是:吴淑珍的股票为何只升不跌?只有一个答案,就是陈水扁的“收入来源不明”。可谓是“台独”之外,不忘发财。\r<br>
<br>执政不得人心
<br>
<br>四年来,陈水扁当局不搞经济搞“台独”,不搞稳定搞动乱,不讲诚信搞欺骗,民众没有得到起码的实惠,社会没有得到必要的改进,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政治没有得到相应的改良。\r<br>
<br>民进党当局执政3年多来,执政失误很多,集中体现为没有政绩。“拼台独、拼选举、拼连任”造成朝野之争激烈,引起政局连绵不断的动荡;推行“渐进台独”、“台独时间表”和“务实外交”,自我制造的麻烦压缩了自身的国际空间,同时造成两岸政治关系高度紧张,大大增加了社会和民心的压力;阻挠“三通”和推行“积极开放,有效管理”下的限制政策,致使台湾经济缺少复苏和再上台阶的动力;社区文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受到“台独挂帅”和朝野之争的严重干扰;社会基本矛盾的错位,加剧了社会的病态和动荡;扫黑成为选择性办案,改革流于形式,染黑了民进党当局上台时打出的两面大旗——“扫黑和改革”;教育改革缺少可行性,造成教育领域的混乱和全社会的DIZHI。施政失误和缺少政绩直接影响到陈水扁的个人连任计划,为此陈水扁提出了“拼经济,大改革”的口号,为争取连任创造条件。“大改革”因为他的任期即将结束而要跑票,“拼经济”下带给社会的是经济衰退和民众生活品质下降,台湾同胞过起紧日子。\r<br>
<br>民众过紧日子,陈水扁要过“好日子”,一方面没有政绩,一方面又想“连任”,只有耍出“推卸责任”的拿手戏:政局动荡是因为泛蓝军“立委”故意捣乱,“拼经济”失效是因为在野党干扰决策,两岸政治危机加剧是因为大陆没有诚意,“务实外交”失败是因为大陆的打压,经济衰退是因为国际经济不景气,民众失业是因为自我素质不高,许多社会、经济问题的恶化是因为四年前国民党执政时就没有搞好,民心不稳是因为新闻媒体没有学喜鹊专门“报喜”,教改遭到社会反对是因为李远哲和多年主持行政部门的连战没有把握好,农渔民上街抗议是因为“行政院”没有念好陈水扁的“经”,行政部门效率和决策水平低下是因为旧政府的不良风气没有清除,陈水扁捞钱是因为泛蓝军“栽赃”,陈水扁的选情紧张是因为民进党辅选不得力……,在推卸责任方面,陈水扁远远超过李登辉和民进党内许多人。\r<br>
<br>陈水扁当局坚持“台独挂帅”,导致政局动荡和经济决策失误,政局动荡和经济决策失误加剧经济衰退,经济衰退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民众生活,社会不稳和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导致民众对坚持“台独挂帅”的民进党当局失去信心。终于,陈水扁当局在让台湾民众过上紧日子的同时,自己也尝到“台独”的苦果。正如台湾媒体所言:四年忙“台独”,一条自残路。(刘红)\r<br>
<br>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