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你对各国的认同
[打印本页]
作者:
allbarcelona
时间:
2005-12-26 12:38
标题:
你对各国的认同
想在论坛内做一个类似于美国盖洛浦一类的问卷调查,虽然比较简单,以后会改进,请大家选择
作者:
allbarcelona
时间:
2006-1-6 15:17
没有人喜欢美国吗
作者:
崔巍
时间:
2006-1-11 15: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崔巍
时间:
2006-1-11 15: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6-1-11 17:15
恩 我也是 尤其是 FACE :)
作者:
咸鱼の依旧
时间:
2006-1-19 17:45
德国吧~~~战后的认罪态度也很不错~~
作者:
杨威利
时间:
2006-1-22 20:55
为什么没有以色列?
作者:
sunsun
时间:
2006-1-23 08: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快乐的奔跑
时间:
2006-1-26 14:57
其实我对这些国家都没有什么好感,英美日就不用说了,俄印亦敌亦友,德国跟中国更多的是经济上的利益关系,FaGuo跟中国都需要独立自主不想依附别人,虽说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台湾的“拉斐特“是FaGuo卖的阿
作者:
湘临天下
时间:
2006-1-26 15:50
我选了德国,喜欢那种严谨,就像德国的战车一样,给我一种沉稳感和安全感。\r<br>FaGuo,不喜欢那种浪漫,感觉很浮躁
<br>美国,没感觉没感觉\r<br>
<br>以上纯属个人意见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6-1-30 18:56
<p>我选了美国</p><p>相对而言美国在我们心中的感觉其实还是可以的</p><p>优秀先进的技术和文化 是我们学习的方向</p>
作者:
weiccth
时间:
2006-2-4 19:53
德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面对这么少的矛头
作者:
naarrow_999
时间:
2006-2-11 16:51
我喜欢FaGuo
作者:
唐人
时间:
2006-3-24 18:06
美国、德国、FaGuo。
作者:
fireocean
时间:
2006-4-14 16:32
<p>FaGuo总体还是不错的</p>
作者:
叶叶笙歌
时间:
2006-4-15 11:15
无法投票。
作者:
IRer
时间:
2006-4-24 15:27
<p>我选中国。其次是FaGuo,感觉而已,没什么凭据。至于卖给台湾军舰,只有壳没电子设备。幻影嘛,确实有些让人气愤了 ,好在FaGuo知错就改。</p><p></p><!--editpost--><br /><br /><br /><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IRer 在 2006-04-24 15:28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作者:
黑白之心
时间:
2006-4-28 15:43
<p>德国人印象最好,FaGuo也撮合(感觉“老欧洲”还是客观的)</p><p>最讨厌的当属日本人、俄国熊和美国佬</p>
作者:
IRer
时间:
2006-4-28 15:48
随说现在是中俄蜜月期,但是我从来都不相信俄罗斯。咱们可得防着点。
作者:
朝日鲜明
时间:
2006-4-28 16:12
看大家的选择 是不是除中国以为?
作者:
zhaya
时间:
2006-5-3 11:14
<p>德国</p><p></p><p>、</p><p>~</p><p></p>
作者:
欧若拉
时间:
2006-5-10 10: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子弹
时间:
2006-7-24 14:05
<p style="">我没有具体了解这些国家,不敢妄加揣度</p>
作者:
zue
时间:
2006-7-29 00:29
<p>我对自己的国家最认同,呵呵,不要拿砖头砸我。</p><p>我是说真的,因为只有这个国家的一切和我息息相关。</p>
作者:
zue
时间:
2006-7-29 00:32
更何况我得到关于自己国家的信息相对更直接、更便利、更真实,对别的国家认同感自何而来?你觉得自己对那个国家认识有多深?这都是问题。
作者:
甫澄
时间:
2006-8-6 06:11
<p>FaGuo</p>
作者:
danielxiao
时间:
2006-8-12 14: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han
时间:
2006-8-12 16: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hangminlyx
时间:
2006-12-16 23:58
美国,只有强者在美国才能生存下来,现在国内的气氛太像美国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中国越来越有市场了。
<br />
作者:
生而为赢
时间:
2006-12-20 18:58
<p>如果 最不想缺少 国家? 美国</p><p>如果 必须消失两个国家?? 俄国? 日本 </p>
作者:
生而为赢
时间:
2006-12-20 18:58
<p>如果 最不想缺少 国家? 美国</p><p>如果 必须消失两个国家?? 俄国? 日本 </p>
作者:
生而为赢
时间:
2006-12-20 19:15
<p>清华教授称中国日本国民素质差距有30年? <br />?<br />?<br />?时间:2006年12月20日10:26????? </p><p><br /> 清华教授:中日国民素质有30年的差距</p><p> 汪中求</p><p> 一位中国精细化管理专家,准备利用一年的时间考察精细化管理开展最好的日本、德国、新加坡三国。在第一站日本,我们的专家认识到:过去我们只知道日本企业家长于精细化管理,而这种精细化的思想,其实早已根植于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br />?<br />? <br />?</p><p> 今年夏天,笔者作为中国精细化管理考察团的一员,对日本的企业、大学和政府的招商机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一周的所见所闻,我们对日本企业、机构的精细化管理有了深切的体会,更让我们感到震撼的是,这种精细化思想已经深深根植于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之中。一位中国教授说:“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p><p> 虽然时隔半年,但我觉得有必要将一些见闻记录下来。而当我准备将此文公开发表的时候,我却不由得担心:会不会有人看了此文,就认定汪中求没有民族自尊心了呢,甚或干脆就说我已经是今日的汉奸?</p><p> 压力驱使着日本人拼命工作</p><p> 日本人背后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驱使着他们拼命地工作,而且在工作中互相督促、精益求精。</p><p> 自觉遵守与相互督促</p><p> 工作时间,日本男性白领最常见的装束是西装、衬衫加领带,即使夏天室外40多摄氏度的高温也是如此。大热天裹着这么正规的装束,因此业务员在街上中暑昏倒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不仅是白领,连出租车司机也都西装革履,尽管热得不停擦汗,但就是不会把外套脱下来。事实上可能没有谁管,但这是他们的职业化习惯。</p><p> 在日本街头,经常可以看到60多岁的警察或保安在跑步指挥车辆,专心致志。书店的工作人员趴在地上擦地,跪下来工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去酒店用餐,进餐厅时把鞋子乱糟糟地脱在一起,出来时发现服务员都给我们摆好了,一律头朝外,一伸脚就可以穿上。</p><p> 在任何单位,如果有人做事不努力或者把事做砸了,就会有好多“好管闲事”的人上来指责:“哎呀,纯子小姐,怎么这么做事啊?”“木村先生,你的失误,让我为你没面子啊!”我跟日本朋友总结说:“日本人是宁可自己付出更多,也必须要获得或保留干预和指责他人的权利。”朋友回答说:“真的是这样。这是一种氛围,逼着你提高。”</p><p> 忙工作忙得没时间做梦</p><p> 如果工作的事情没有做完,日本人是不可能下班的,这是他们的一种习惯,很多根本没法一下做完工作的人就只好推迟下班。一天晚上8点来钟,我们路过世界500强之一的住友公司门口,大批员工那个时候才下班。我们很迷惑,是集体加班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晚上11点半,我们在地铁站看到人流如潮。不少人一天打两份工,一上车就睡着了,太累了。</p><p> 在日本,男士平均结婚年龄是35岁,当父亲的平均年龄是36岁。很多人甚至都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的人更多,特别是职业女性。因为女人一生孩子往往就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结束。女人不出来工作,主要原因是小孩没有办法给别人带。请一个人带孩子,比自己打一份工还贵,自己带孩子五六年,没办法再跟得上社会的发展,只好继续做家庭妇女。</p><p> 我觉得是政治家在逼日本人拼命,政府的政策迫使你不得不努力。日本人的所得税非常高,45%;遗产税更高,70%。不能让你把钱存在那里,为自己养老做准备。到65岁,才有可能靠政府的津贴来养活自己,这个时候才可以不拼。</p><p> 国家给你的压力太大了,所以必须拼命地干。有位日本朋友跟我说:“日本人不做梦,哪有时间做梦!”听完,我莫名其妙地伤感。</p><p> 人际互信与秩序共守</p><p> 尽管压力巨大,但日本人的生活却从容而有秩序。这点从东京市容的细节上就能感受得到,绿化率极高,几乎没有见到裸露的土地,即使偶尔有一个小角落空出来,都会种上一株树或摆上几盆花。</p><p> 路不拾遗</p><p> 东京的房子一般不装防盗门,很多门是非常薄的木板门和玻璃门。偶尔一楼有防盗网,二楼以上我从未看到防盗网。我们很惊讶,他们怎么不担心入室盗窃的问题?此外,多数自行车是不上锁的,连摩托车晚上也是丢在外面,根本不担心什么。</p><p> 在火车上、在旅店、在会议室,甚至在餐厅,再值钱的包,放在那里根本没有人动。京都火车站人流如织,旁边的餐厅人来人往,餐桌上七八个包丢得零零散散,并不见一个人。所以西方人老听中国人说,“你先去,我在这儿看着。”人家始终不懂这话什么意思,你“看”它干什么?</p><p> 我们住过的几个酒店没有“查房”之说,你走了就走了,把牌子放在那里,把费用结清就可以。而在中国住酒店,离开时“查房”的程序必不可少,很多酒店还有物品损害赔偿价格表,表现出一种非常深刻的不信任。我们的一位老师,在日本坐地铁,西装放在衣架上忘了取。而捡到的人帮他寄到下一站,等他来取,而且烫好、折好。</p><p> 在商业闹市区,经常看见女士将翻盖手机架在牛仔裤后兜上逛街,就这么着,谁也不在乎。还见过一个女士,背一个很大的包,朝外的第一个口袋就是钱包,我在1米外都可以看得见,她就这么逛,没有觉得有什么危险。</p><p> 我们总觉得贫富差距过大才会有抢劫盗窃,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日本也有穷的,至少从各地去的人也有穷的,而且也有流浪者。我这次还找了一个街头艺术家给我画了一幅漫画像,标价1600日元。他画完以后,自己感觉画得不好,就只收了1000日元,还一个劲地道歉。</p><p> 堵车但秩序井然</p><p> 日本人很讲究秩序。排队是正常的,而且自觉保持1米距离。在自动扶梯上,人们都很谦和地站在左侧,让有急事的人从右侧快速通过。</p><p> 在东京,我们见过几百人在一个路口等红灯,没有一个人乱闯的。车辆在通过路口时也没有减速的意思,因为所有的人都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不需要减速,也不可能出现意外。但是,在红灯转为绿灯的时候车辆反而慢下来,车可以通行,走到一半的行人也可以通行,只要有一个人还在穿越,车辆就会让人,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以人为本”。</p><p> 日本的路并不一定都很宽阔,很少看见超过单向四车道,甚至还有主要公路是双向单车道。有一次高速路堵车,但还不至于堵得不能行走,只是慢,绝对没有人插队,更没有人急着猛打喇叭。</p><p> 我们的团队每到一家酒店,酒店都有人到前面的路口迎接,指挥车辆怎么开进去,停在什么地方。我们住过的几家酒店,都有一个牌子竖在大堂,写明“某某团队”什么时候出团,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好,这样可以避免若干团队一起出发造成拥挤。如果时间安排出现冲突,酒店会建议某些团队推迟五分钟或者十分钟出发。</p><p> 深刻的危机意识</p><p> 日本的版图大概相当于我们一个四川省,但人口密度却比四川还要大。地狭人多,又没什么资源,而且台风、海啸、地震非常频繁,从这个角度来讲,日本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国家。正因为如此,日本人有深刻的危机意识。</p><p> 吃一次涮肉也会觉得无比幸福</p><p> 日本的学校每月一次防火演习,每季度一次防震演习。每个家庭都备有压缩防灾包,里边搁压缩饼干、纯净水、保暖衣、手电筒和雨披。日本全社会从上到下都只有一个信念,我自己要拼命,如果不拼命这个国家就完了。</p><p> 我们去考察丰田汽车公司,丰田做汽车之前,整个日本是没有汽车工业的,那时的汽车他们叫“自动车”。造“自动车”最早也是由丰田第二代领导人提出来的。他去考察英国的汽车,回来就发奋自己做,把原本很挣钱的纺织放弃了。由于不分白天和黑夜地努力,这个人只活了50来岁。为了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日本很多人都是甘愿做出自我牺牲。</p><p> 日本虽然是汽车大国,但企业中层及以下员工几乎都不可能开车上班,因为停车费奇贵。东京的许多停车场,100日元只能停车15分钟。多数日本人都买得起车,但是没多少人负担得起停车费!</p><p> 在我们看来,日本这么发达一个社会,一般人吃饭应该不成问题。但日本人正餐也吃得很少:菜只能遮住一个小碟子的底部,米饭也只有一小碗。我总怀疑日本人很少吃饱饭。至少我在日本工作的朋友,如果哪天能开怀吃一次涮肉,会觉得幸福无比。真不懂日本人这样是为了健康保持七分饱呢,还是为了贯串一种压力意识?</p><p> 租房要给房东感恩费</p><p> 日本人住房压力非常大。我大胆猜测这也是日本政府刻意为之。</p><p> 日本房价高是全球出了名的,东京的住房均价是每平方米6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万元),一个人辛苦一辈子可能也只能混一个小房间。普通人根本买不起住房,买得起的白领也不过买四五十平方米的小房子。</p><p> 最奇怪的是日本的租房方式:不仅租金特别高,而且首付得5个月租金。除了当月租金、押金(相当于两个月租金)、中介费,还有一笔感恩费要付给房东。很难理解,日本市场化程度那么高,房客反而要向房东支付感恩费?我觉得他们的政府是故意这么干的,使得整个民族从上到下都特别紧张。</p><p> 出租车司机给学生上社会课</p><p> 日本学生上课并不完全在学校内,他们经常把学生拖出去学习。到风景点去参观,去看祖先怎么拼的;到企业去参观,看企业是怎么发展的。让你去思考,看你能否跟得上时代,能否适应社会需要。严格来讲,这是他们的公民意识教育和思想教育,或者叫德育。</p><p> 他们对德育很重视,投入也非常大。我们去参观世界文化遗产清水寺,就碰到很多中学生。学生不是老师带队,而是由出租车司机领着。一个出租车司机带四个学生,他会把社会上很多事情讲给学生听,一两个小时不停地跟学生讲,这是司机必须做的。学生做笔记,回学校还要写感想。</p><p> 日本整个民族忧患意识非常重,小学课本就告诉学生:这个国家生存是很艰难的;这个国家处境是非常危险的;这个国家是可能随时被别人打垮的。尽管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外来侵略者能够深入日本的本土(二战美国的占领不算侵略),但是日本政治家始终认为外族强盛了,就一定会打进来,别人发达了日本的生存空间就相对萎缩了。</p><p> 中日国民素质30年的差距</p><p> 日本社会流传一句话:“管好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每个人都是这么一个信念,整个社会公民素质就非常高。</p><p> 瓶子扔掉前还要将商标撕掉</p><p> 日本居民在街上如果一时找不着垃圾桶,就把垃圾带在身上,回家放进自家的垃圾桶。有一位陪同我们的女士,我们有人告诉她:“小姐,你身上有两根头发。”“很抱歉。”她一边说一边把头发取下来,用一张餐巾纸包好,放进自己的口袋。</p><p> 在自助餐厅吃饭,人人用完餐都会自己收拾桌面,桌上洒的几滴汤会用纸巾擦去,杯盘碗筷收到集中存放的地方。</p><p> 抽烟的人当然还有,但绝不会有人乱弹烟灰、乱扔烟头,在街边吸烟都会带上一个便携式的烟灰缸(我就特意从日本买回来两个便携式烟灰缸)。</p><p> 在公共场所遛狗的人士,身上一定带着垃圾袋,狗一拉屎,马上小心翼翼地扫起来装到垃圾袋带走,再用纸巾把地面擦干净。</p><p> 我认为人类的文明和垃圾的处理紧密相关。垃圾的处理可分为四个文明阶段:</p><p> 第一个阶段是“随地吐痰阶段”,既然随地吐痰就会随地甩垃圾;</p><p> 第二个阶段是“集中堆放阶段”,北京现在处于这个阶段,垃圾开始集中堆放,不乱丢;</p><p> 第三个阶段是“分类处理阶段”,日本把垃圾分成三类:可燃物、不可燃物、瓶罐器皿。个人认为中国包括北京在内的大部分城市还没有真正到达这个阶段;</p><p> 第四个阶段是“精细管理阶段”,就不止是三类分放了。比如,通常人们会在可乐喝完后把瓶子扔到垃圾桶了事,而日本人会把可乐瓶上的商标纸撕掉,丢进可燃物的垃圾桶,再把瓶子塞到装瓶罐的垃圾桶内(因为瓶罐回收后也需要工人把商标纸撕掉)。</p><p> 同样,家里用完了的酱油瓶,日本人往往会用清水把瓶子先洗一洗,再放到垃圾桶里,因为回收后也需要清洗的。摩丝类产品的空瓶子,日本人在扔进垃圾桶之前,会先给瓶身扎一个孔,以免存在不安全隐患。</p><p> 顺便提及,日本东京有若干大型垃圾处理厂,当然有很高的烟囱,只是烟囱并不冒烟,而且垃圾厂附近必有一个体育场。垃圾焚烧的余热可以供体育场的游泳池保持水温,还可以让大家健身的时候理解自己和垃圾的关系、人和环境的关系。</p><p> 管好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p><p> 日本人出门都喜欢带一把伞,而且是长柄的伞(很多出门的人,旅行箱旁边也插一把长柄伞)。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有一个机器,里面是塑料袋,把伞往里面一插,套一个袋子再拉出来,提着雨伞进屋内就不会有水滴出来。我们在日本那么多天,只有一天是晴天,但从未感到哪儿湿漉漉的。连公交车上也都有一个放置雨伞的桶。到一些名胜参观,进室内,得把雨伞和鞋子放在门外,等回来再取;如果不从原路返回,就用垃圾袋将鞋装着,提在手上,出口处必定会有一个箱子,用来收集装鞋的垃圾袋。</p><p> 日本人非常彬彬有礼,一天到晚地鞠躬。我觉得,这种东西不只在表面,是从内心深处对社会的一种认同,知道自己的渺小。大公司的高层也总是低着头走路,微闭着眼睛,自我收缩,甘为渺小。这事实上是一种境界:把别人看得比较高大,把自己看得很卑微。</p><p> 我们去参观了两所大学,和中国的大学很不一样,没有围墙,也没有气派的门楼,不起眼的大门上只有很小的一块牌子,非常普通。就连丰田那么大的公司,总部大楼也并不奢华,牌子也是很小的一块,很低调,不那么嚣张。</p><p> 一位在中国、美国、日本三地的大学都工作过很多年的中国教授曾跟我说:“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国民素质相差30年。”</p><p> 虽然我们不喜欢听,但是我能理解,确实国民素质是不一样。(来源:中国商业评论)</p><p> 作者简介:汪中求,清华大学特聘教授,精细化管理研究专家,著有《细节决定成败》<br />?<br />?<br /></p>
作者:
fycc20060622
时间:
2006-12-21 21:56
<p>为什么说俄国??</p>
作者:
fycc20060622
时间:
2006-12-21 21:57
我国~!
作者:
断箭
时间:
2006-12-23 02:56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176346">德国吧~~~战后的认罪态度也很不错~~</div></td></tr></tbody></table>
作者:
richardhaigang
时间:
2006-12-30 15:23
<p>德国,有错就改就是好同志</p>
作者:
tauringhuang.
时间:
2008-2-5 22:33
我也选德国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