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穷人的自尊 [打印本页]

作者: greenservice    时间: 2005-12-8 22:34
标题: 穷人的自尊
1、断箭\r<br>
<br>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r<br>
<br>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r<br>
<br>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br>
<br>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r<br>
<br>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r<br>
<br>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r<br>
<br>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r<br>
<br>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r<br>
<br>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r<br>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作者: greenservice    时间: 2005-12-8 22:35
3、昂起头来真美\r<br>
<br>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r<br>
<br>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r<br>
<br>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r<br>
<br>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r<br>
<br>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r<br>
<br>温馨提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r<br>
<br>
<br>
作者: greenservice    时间: 2005-12-8 22:35
4、为生命画一片树叶\r<br>
<br>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r<br>
<br>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r<br>
<br>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r<br>温馨提示: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作者: greenservice    时间: 2005-12-8 22:36
5、飞翔的蜘蛛
<br>
<br>信念是一种无坚不催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r<br>
<br>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r<br>
<br>温馨提示: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凌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着者造成的。
作者: greenservice    时间: 2005-12-8 22:36
6、阴影是条纸龙\r<br>
<br>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手中。\r<br>
<br>祖父用纸给我做过一条长龙。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蝗虫,投放进去,它们都在里面死了,无一幸免!祖父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因而,尽管它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也无济于事。\r<br>
<br>”当祖父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爬了出来。\r<br>
<br>温馨提示: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思想要将阴影纸龙咬破,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r<br>
作者: greenservice    时间: 2005-12-8 22:36
7、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r<br>
<br>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r<br>
<br>1965 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r<br>
<br>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r<br>
<br>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r<br>温馨提示: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r<br>
作者: greenservice    时间: 2005-12-8 22:36
8、永远的坐票
<br>
<br>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r<br>
<br>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r<br>
<br>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r<br>
<br>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r<br>
<br>温馨提示:自信、执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作者: greenservice    时间: 2005-12-8 22:37
9、心中的顽石
<br>
<br>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的,仅仅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r<br>
<br>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摆着一颗大石头,宽度大约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园的人,不小心就会踢到那一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r<br>
<br>  儿子问:“爸爸,那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r<br>
<br>  爸爸这么回答:“你说那颗石头喔?从你爷爷时代,就一直放到现在了,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么时候,没事无聊挖石头,不如走路小心一点,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r<br>  过了几年,这颗大石头留到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r<br>
<br>  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菜园那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r<br>
<br>  爸爸回答说:“算了吧!那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r<br>
<br>  媳妇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颗大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多少次了。\r<br>
<br>  有一天早上,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r<br>
<br>  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r<br>
<br>  媳妇早有心理准备,可能要挖一天吧,谁都没想到几分钟就把石头挖起来,看看大小,这颗石头没有想像的那么大,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r<br>
<br>温馨提示:你抱着下坡的想法爬山,便无从爬上山去。如果你的世界沉闷而无望,那是因为你自己沉闷无望。改变你的世界,必先改变你自己的心态。\r<br>
作者: greenservice    时间: 2005-12-8 22:37
10、追求忘我\r<br>
<br>不要把自己当做鼠,否则肯定被猫吃。\r<br>
<br>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r<br>
<br>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也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r<br>
<br>温馨提示: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作者: greenservice    时间: 2005-12-8 22:37
在加拿大上班是件有趣的事
<br>
<br>--------------------------------------------------------------------------------
<br>
<br>去加拿大之前我还很是担心,在资本主义的企业里,是否会是一派老板高高在上、员工低声下气的景象,而且会受到“无情的剥削”。然而来了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我所在的这家美国软件公司加拿大分公司,老板是位女性,说起话来和风细雨的,没半点“拿摩温”的影子。在这样的氛围里,每个成员都在愉快地工作,而且都把工作作为有趣的事情。\r<br>
<br>在许多人看来,上班总是件苦差事。那么,在加拿大上班,为何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r<br>
<br>弹性工作制,是最有趣的地方。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制度,却寓有很深的哲学道理。弹性就是收放自如,员工身心放松了,工作效率自然就大大提高。特别是像我这样搞软件咨询工作的,干的是“脑力活”,有时候碰上个紧急项目,或要编个大些的程序,脑子不能停下来,而要连续工作好几个小时;而有时候却特别空,需要好好休息一下,或是上图书馆“进补”些新知识。因此,这种弹性工作制给了我相当大的活动空间,能把工作安排得滴水不漏而又游刃有余。\r<br>
<br>有属于自己的小空间,这是第二个有趣的地方。在国内的时候,十几个人挤一间大办公室,吵吵嚷嚷的很难安静下来。这里就不太一样,搞技术的大多是两人一间办公室,部门经理有单独的办公室,行政人员即使在一起办公,也都有隔板隔开,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公司上班时还播放背景音乐,据说老板是受日本公司利用音乐提高奶牛产奶率的启发。虽然被当作了“奶牛”,但我们看在工作环境的“面子”上还是照单全收。为了照顾我这个公司里唯一的中国人,每周还会播放俞丽娜的小提琴独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每次当熟悉的音乐缓缓地响起,我都会感动不已。\r<br>
<br>第三个有趣的是地方就是沟通方式。同事之间的沟通方式以电子邮件为主,工作上遇到什么问题,发个电邮咨询一下,有时甚至连远在FaGuo分公司的素未谋面的同事也会帮着解决问题。员工和老板间的沟通也是如此,偶尔也有电话沟通,那只是让员工去签一些文件,其它的事大多在网上解决,而不占用员工太多的时间。也出于这个原因,公司里的会议不多,每周的早会定了10分钟,但一般情况下,老板检查一下员工的工作进度,问问有何新问题,言简意赅,3分钟就搞定了。我印象中较大规模的会议只有一次,因为老板要宣布公司开发部和美国公司合并的重要决定,并回答员工的问题。那么大的事,会议也只开了半个小时,没有长篇大论,大家都拣精要的说,说完了就散伙。与国内一些企业文山会海的场景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r<br>
<br>此外,公司的文化氛围也十分有趣。公司里各色人种都有,不同的人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看上去就像个小联合国。中国人在加拿大还是很受欢迎的,每逢中国的农历新年,很多同事都会赶来祝我新年快乐。公司的产品中有不少采用中文系统,我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特级顾问”,同事们纷纷拜我为师,令我好不得意。但得意就会忘形,有一次同事问我一个怪字,《新华字典》查了半天也没有,想来得查《康熙字典》才行。同事们在惊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之时,我却暗自惭愧功夫不到家。\r<br>
<br>外面的世界的确很大,而且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景。我觉得,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出国发展,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同时增长自己的人生阅历,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作者: greenservice    时间: 2005-12-8 22:38
<br>--------------------------------------------------------------------------------
<br>
<br>我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这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是女学生的父亲。\r<br>
<br>进得屋来,父女俩拘谨地坐下。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骑自行车从40多公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顺便来瞅瞅老师。”父亲说,“农村没什么鲜货,只拿了十几个新下的鸡蛋。”说着,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地往外掏。布兜里装了很多糠,裹了十几个鸡蛋。显然,他做得很精心,生怕鸡蛋被挤破。\r<br>
<br>我提议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吃,父女俩一脸惶恐,死活不肯,被我用老师的尊严才“震慑”住。吃饺子时,父女俩依然拘束,但很高兴。\r<br>
<br>送走女学生和她的父亲,丈夫一脸诧异。他惊奇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因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br>
<br>望着丈夫不解的眼神,我微微一笑,讲述了20年前自己经历的一件事。\r<br>
<br>在我10岁那年的夏天,父亲要给外地的叔叔打一个电话。天黑了,我跟在父亲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去5公里以外的小镇邮电局。我肩上挎的布兜里装着刚从自家梨树上摘下来的7个大绵梨。这棵梨树长了3年,今年第一次结了7个果。小妹每天浇水,盼着梨长大。但今天晚上,梨被父亲全摘下来了。小妹急得直跺脚,父亲大吼:“拿它去办事呢!”\r<br>
<br>邮局早已下班。管电话的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父亲让我喊他姨爹。进屋时,他们一家正在吃饭。父亲说明来意,姨爹嗯了一声,没动。我和父亲站在靠门边的地方,破旧的衣服在灯光下分外寒酸。一直等姨爹吃完饭,剔完牙,伸伸懒腰,他才说:“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5分钟之后,姨爹回来了,说:“打通了,也讲明白了,电话费九毛五分。”父亲赶紧从裤兜里掏钱。\r<br>
<br>父亲又让我赶快拿绵梨。不料,姨爹一只手一摆,大声说:“不,不要!家里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r<br>
<br>回来的路上,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抱着布兜,哭了一路。仅仅因为我们贫穷,血缘和亲情也淡了。仅仅因为贫穷,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好像就没有一点点自尊。\r<br>
<br>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姨爹摆手的动作一直深深藏在我心里。它像一根软鞭时时鞭打着我的心灵,我不会做姨爹那样的手势,给一个女孩子的记忆抹上灰色的印痕。我相信,我今天的饺子将给女孩子留下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r<br>
作者: greenservice    时间: 2005-12-8 22:39
<br>--------------------------------------------------------------------------------
<br>
<br>这位朋友姓能,他父母给他取了"能干"这个名字。那时我很小,喜欢通宵达旦地看夜声电影,能干就是那时呼朋引伴认识的。
<br>
<br>那次我们一起看完电影后第三天早上、我还在床上睡懒觉,能干就来了。我很意外,我们见面很尴尬,一方面因为我们都不善交际,一方面我们还很陌生。我家里人多,我和能干相对无语地干坐着,那情景挺像第一次见面的青年男女,可我们是两个"半大"的男人。
<br>
<br>坐了好久,他突然站起来要走,我还傻坐着,一副没睡醒的样子,母亲督促我送客。我就随能干出了门,没走出几步,他回过头来,低声对我说:"你......能不能......借点钱给我?"然后他说:"我一定会还你的,请你想信我!"
<br>
<br>我一听这话就蒙了,国为我那时候没有一分钱的收入。他一见我的样子,又轻轻地说:"没有就算了,我走了。"然后他转身走了。我回到家里,母亲问我能干是谁,我照直说了,没想到母亲马上从口袋里拿出五块钱递给我说:"你快给他送去吧,说不定他要买啥东西呢!"我对母亲对我的支持喜不自禁,马上抓过了钱,三步并做两步追上能干,把钱给了他。
<br>
<br>五块钱,我成了一个债主。
<br>
<br>那时候的五块钱对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我一直耿耿于怀,很期待能干能快还给我。过了几天,我到同学家去玩,同学忽然对我说:"忘了告诉你,能干喜欢找人借钱,借了就不还。"我一听,后悔不迭地说:"你怎么不早说,我已经借给他了。"同学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那算你倒霉!" 五块钱真的使我心疼了好多天。我的母亲很严厉,我以前就是花一块钱都要给我她详细"报帐",我怕她追查,好在她居然也没再问起。
<br>
<br>以后又见过能干几次,他当然不会还我钱,我这人爱面子,也不会直接找他要。不知不觉间,又过了一些年。再后来我远走异地地求学,也就将这事淡忘了。
<br>
<br>在能干这个人差不多就要彻底地从我的记忆里消失的时候,他却意外地闯进了我的家门。我开门一看,面前是一个富商模样的人。他说他是能干,使我一下子想起了十几年前的往事。他进屋后我们热情地聊起来,这同他那次借钱的场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最后他拿出他的公文包,从里面掏出一个作业本,他翻给我看,我大吃一惊,那是他那时向别人借钱的帐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某年某月某日借谁多少钱,字迹虽然歪歪扭扭,但清清楚楚,上面也有我的名字。
<br>
<br>能干望着我,认真地说:"我今天是来还钱的。"我笑说:"开什么玩笑,不就五块钱吗?而且那么多年了......"
<br>
<br>"不!我当时借钱时就说过一定会还的!"能干坚决地说。然后他递过来一个漂亮的信封,信封上印着几个烫金的大字"深深的感谢!永远的感谢!"信封里面是五十几块钱,他说是照这些年来的最高利息支付的。他把信封入在我的手里,说:"请你一定收下!不然我会一生不安的。"晚上,能干请我吃饭,我听到了这个奇怪的人的更多的故事:能干三岁时,母亲就病故了,他父亲又为他娶了继母。他饱受了后妈的折磨,父亲因此也常跟后妈争吵。后来,后妈得了一种怪病,为治病花光了家里的钱。小小年纪的能干卖冰棍,捡破烂、借钱为后妈治病。那些年,他忍受着羞辱和鄙视,一次次找人借钱,一直到后妈病故,他就到南方去打工。他历尽艰辛,抱定了一个信念:要把借别人的每一分钱都还给别人!
<br>
<br>我听着他的诉说,眼前泪光迷蒙。能干使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同时也让我懂得,爱的重要成分就是付出!
作者: 小强    时间: 2005-12-9 20: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